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?_销售金额50万判多少年?


你知道吗?很多小老板因为不懂​​刑法第一百四十条​​,卖点“小问题”商品就被抓了!但有些朋友想钻空子,琢磨“销售额不到5万是不是就没事?”或者“卖50万货会坐牢多久?”别急,咱们一起往下看吧!

​一、立案门槛:5万是红线,没卖出去也危险​
你以为东西没卖出去就没事?错啦!根据司法解释,​​只要生产或囤了伪劣产品​​,货值满15万就能立案——哪怕一毛钱没赚到。举个真实例子:某厂生产了20万假洗发水还没发货,警察直接按“犯罪未遂”抓人!

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?_销售金额50万判多少年?

更隐蔽的坑在这:​​已卖+未卖混合计算​​。比如卖了3万假货,仓库还有12万库存,3万×3倍=9万,再加12万库存=21万,直接够立案了。小编见过有人辩解“库存是次品不算伪劣”,结果鉴定机构一查,里面掺了有害化学物,刑期直接翻倍!

​二、50万销售额=7年起步?别慌!​

销售金额冲到50万,法定刑确实是7年以上。但实际操作中,法官会看三个关键点:

  1. ​主观恶意程度​​:故意用工业盐冒充食用盐的,和进货被供应商坑了的,量刑差3年不止!
  2. ​实际危害证据​​:有顾客用伪劣电器触电受伤的,肯定比单纯质量不合格判得重;
  3. ​退赃和认罪态度​​:被抓后立刻赔钱道歉的,有机会压到7年下限,硬扛的直奔15年去。

有个案子特别典型:某商家卖52万假名牌鞋,咬死不认罪,结果判了10年;同案另一人退了40万赃款,还举报上家,最后只判7年半。

​三、灰色地带:这些情况容易踩雷!​
⚠️ 很多人栽在“​​以次充好​​”上!比如把二手手机翻新当新机卖,或者用便宜布料冒充纯棉——这些都属于“伪劣产品”。更冤的是“​​不合格产品​​”:某厂生产的电缆比国标细0.5毫米,被质检判定不合格,老板直接进去了!

还有个误区:​​以为线上线下标准不同​​。有人狡辩“网店图片没写是正品”,但法院只看实物是否符合描述!去年有网商卖“纯羊毛”围巾,实际含涤纶80%,销售额12万照样判刑2年。

​四、救命稻草:律师常用的3个辩护点​

  1. ​推翻销售金额​​:如果转账记录里有水分(比如刷单),举证成功就能降档量刑。曾有案例从50万砍到48万,刑期从7年变成6年8个月;
  2. ​质疑伪劣认定​​:找第三方机构重新鉴定。某农具厂的产品被说“不符合标准”,律师拿出10年安全使用记录,最终无罪释放;
  3. ​切割个人责任​​:公司主管咬定“不知情”,并提供会议记录显示自己反对过造假,最后只罚钱没坐牢。

说到底啊,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就像悬在商家头上的刀——懂规则的人用它自保,不懂的?分分钟头破血流!

相关文章

zui-xin